1)第二百一十四章 值得期待_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《鬼子的末日》后期是比较简单的,没有大战争场面需要特效加工,虽然有一些增加年代感的特效,也早就开始做了,接下去画面合成,然后配音、配乐就行,估计两个月内能做完。

  既然与《战士》的剧情关联,有番外的意思,为了保持风格一致,配乐仍然用配乐家苏南。

  不过没有再用《绒花》为主旋律,而是创作了类似的音乐,加入了鲁南地域特色。

  为了应景点题,最终剧里还是选择使用了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》这首歌为片尾曲。

  这也是老套路,迎合观众的期待和习惯,这方面没什么可特立独行的,何况这首歌就是典型的鲁南小调。

  杨树作为监制实际上继续主导后期工作,对出来的效果很满意。

  刘漫并不在乎他什么都插手,反而乐得轻松。

  有些艺术家很在意所谓创作独立性,把作品当作个人能力的展现、思想的表达。

  刘漫当然也有过这样的情怀,不过从创作《拼桌恋人》起,她就被杨树忽悠着放弃了独立性,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人合作的。

  时间久了她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模式,何况《开端》、《鬼子的末日》杨树也不吝让她署名导演,那何乐而不为。

  私下里她对杨树腻腻地说过:“咱们两个之间似乎有斯德哥尔摩效应,你乐于控制一切,而我甘心被你控制。”

  或许有这个因素,男女浓情蜜意时什么都能接受,牺牲等同于奉献。

  另一方面这也是行业内常态,所谓独立性通常都是新手的矫情,一旦功成名就以后压根就不在乎了。

  许多著名的大导演,包括张导、陈导,他们中后期的作品中的镜头,有三分之一是亲自导演的就不错了。

  一部剧本立项了,能亲自分镜就属于良心艺术家,而后就把工作分派下去,由所谓现场导演、执行导演或者助理导演等等去执行拍摄。

  这些导演无论打着什么名头,其实就是枪手,而这些大导演实际上起的是监制的功能,把关一下产品质量。

  绝大多数行业都有类似摸鱼的套路,导演摸鱼演员自然也跟着摸鱼,每天开拍前就打听:“今天是张导亲自导戏吗?今天陈导会来现场吗?”

  如果不来,有点腕的演员就敢不背台词,用各种先进手段让助理提词,嚣张的甚至用提词板。

  相比之下杨树是反其道而行,亲自上阵把事情都做好了,然后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署名。

  如果这都不算爱,那可就真的好悲哀。

  不过再怎么宠爱也不可能巨细无遗地都包揽,刘漫也是专业导演,许多事只要指明了方向还是能够很好完成的。

  所以七月中旬杨树就开始筹备开拍《三体》,一边投入资金推动特效制作,一边开始建设红岸基地。

  这个很重要,第一季有三分之一剧情发生在红岸基地。

  基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k9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